病入膏肓意思及典故

【病入膏肓】
注音: ㄅ一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 
相似詞:不可救藥 
解釋 :膏,中醫上指心下脂肪。肓,膈上薄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膏肓相傳是身體內藥力所不及的地方。病入膏肓指人病重,無藥可救。
出處:
    1.語本左傳˙成公十年:醫至,曰:疾不可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達之不及,藥不至焉。
    2.鏡花緣˙第十三回:賤妾之恙,雖得女兒取參略延殘喘,奈病入膏肓,不啻風中之燭。後比喻事情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。
    3.歧路燈˙第二十回:熱腸動處真難默,冷眼覷時便欲暗;病入膏肓嗟已矣,願奉宣聖失言箴。 

典故 
    《左傳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歷史著作,充份反映出春秋時代豐富的現實生活。
    書中有一段記載說:成公病重,打算去聘請醫術高明的人來給自己治病。醫生還沒到來之前,成公做了一個夢,夢見有兩個人在自己的肚子裏談話。一個說:“成公這回請的人,醫術十分高明。那個醫生來了,用藥會傷害我們。這回怎麼逃哇?”另一個說:“不用怕!我們待在肓之上,膏之下,那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,醫生也拿我們沒辦法。”第二天,醫生到了。詳細地望聞問切之後,嘆道:“這個病,我的醫術無能為力。因為病根在肓之上,膏之下,我的藥力攻之不可,達之不及,藥不至焉,不可為也。”醫生說罷,面帶慚愧之色。成公聽後說:“這是良醫呀,所診之病情,與我昨夜所夢,完全吻合。雖不能治,我也要贈之厚禮而送歸。”後人遂用“病入膏肓”來形容病情嚴重,無藥可醫的程度。
 

You may also lik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