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教育的傳教士--洪蘭教授專訪〈摘錄閱讀會訊第二期〉
感謝洪蘭教授接受本會會訊的專訪,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中,有幸聆聽教授對閱讀教育方面,專業的剖析,歡迎大家參考、指導。
閱讀教育就是品德教育,所有的東西都包括在閱讀裡面。
問:首先想要請問教授,我們談到教育的這個部分,很多人會強調像是品德教育、環保教育、人格教育、兩性教育等等。但教授一直都是著重在閱讀教育,想請問教授原因為何?
洪蘭教授:
閱讀教育就是品德教育,所有的東西都包括在閱讀裡面。「見賢思齊,見不賢內自省。」從歷史上看到,秦檜害了岳飛,秦檜因此長長久久、幾千年來跪在岳飛的墓前。我們以此為殷鑒,教導孩子「人不能看一時,要看一世。」人往往會隨著看到的事物,而跟著去做。人格的教育如果沒有透過閱讀是無法培養的。
閱讀已經把所有一切相關的議題都涵蓋進去,閱讀本身是工具、是方式。讀了些什麼東西,都會對整個人格形成、品性方面有影響。
重要的是,讓孩子有話要講。
問:現在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急著想要找到很好的方法去幫助孩子閱讀,不知道教授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供?
洪蘭教授:
「沒有根,就沒有本。」若只是著重於上面的教改政策,那能幫助孩子的有限。很多老師都因為現在孩子們要考基測,特別針對作文,甚至設立了作文補習班。將孩子送去那邊訓練作文,看很多的範本選讀填鴨,但孩子根本不曉得要講什麼、表達什麼,坐一小時也寫不出來。其實作文的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這個方法不用特別去教,重點要於孩子有沒有話要講,如果沒有,自然沒有東西可以寫。父母親應該要想辦法增加孩子的背景知識,給孩子有內涵,讓孩子能有話要講、能把心中的話講出來,就會是一篇很好的文章。
閱讀應該是喜歡的「悅」。
問:有的老師會很在意要用什麼方式去推廣閱讀,想請教教授有什麼比較好的閱讀方法可以與我們分享。
洪蘭教授:
我不建議去那樣思考,那會為了「方式」而去扼殺了孩子閱讀的興趣。閱讀應該是喜歡的「悅」,只有喜歡看才能看下去。
如果今天教育的方式是,看了一篇文章我很喜歡,但馬上要用像國文考試那樣去分析其是否是敘述文、抒情文,那就痛苦了。如果只是為了考試,而去重視形式,很容易就失去「今天為什麼要去推閱讀」這個最主要的目的。
閱讀永遠不會被忽略,只要懂的如何運用雙眼。
問:現在資訊非常的發達,大家都習慣用電腦跟手機。那會不會因為現在整個社會的趨勢改變,使得閱讀被忽略?
洪蘭教授:
我相信這是不會的,資訊用眼睛去看,還是比用耳朵聽來的迅速。今天不管是用書本或是電腦還是其它的方式,我們大多都還依賴雙眼吸收,這個跟電腦跟紙本不發生關係,都是用視覺的方式在吸收訊息。
用故事,製造最快樂的時光。
問:有很多的家長常會關心如果孩子到了國小,才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,學齡前,都沒有好好的閱讀,那怎麼辦呢?
洪蘭教授:
那要趕快呀!只能亡羊補牢,但千萬不要認為既然前面忽略,那後面速度就要加快。有些東西是快不來的,只能順其自然,就像是成熟是快不來的。其實我們讀書給孩子聽,在一歲半的時候,「親子閱讀」是增加安全感,讓孩子開始喜歡書,從故事中能得到一些東西。但這個階段孩子因為還不識字,吸收是比較緩慢的。所以如果從國小才開始培養閱讀,其實是來的及的。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認得字了,跟孩子一起讀,伴讀完後,可以互相討論,進步會比幼稚園快很多。
孩子學習的進步,很大部分取決於父母親的態度。在孩子國小一、二年級,閱讀圖本童畫的時候,父母親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閱讀。圖本童話的圖片很多、文字很少,最重要的是父母在看圖片時,能用自己本身的經驗講個故事給孩子聽,把自己的價值觀融入在其中。
故事,是用自己本身經驗講出來,不是只是按照裡面的文字唸就好,繪本童話書裡面的字,兩分鐘就能唸完了。而是要看著圖片慢慢講,將你自己的生活經驗、價值觀帶給孩子,如果只是照著紙本唸,效果就跟買錄音帶來聽一樣,但錄音帶怎麼能取代母親、父親?
聽故事是最享受的一件事情。我小時候,媽媽是講西遊記給我聽。後來我也唸西遊記給我兒子聽,而那段時間是全家最快樂的時候。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有個故事時間,和孩子一同製造最快樂的時光。
愛的書庫,讓閱讀跟創造力綁在一起。
問:「愛的書庫」,每箱有四十本一模一樣的書籍,讓全班一起共讀。不曉得教授對於「愛的書庫」的價值與意義,您的看法如何?另外,如何使用「愛的書庫」,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導嗎?
洪蘭教授:
「愛的書庫」使得全班有共同的話題討論,我覺得這是營造了非常好的氣氛。我是建議老師們在引導學生時,不要學生寫讀書報告,而是改採讓學生們講個故事、畫張圖片或是演成戲劇的方式。
國小三年級以上就可以用「改編故事結局」的方法,重新創造一個新的結尾的時候,孩子們必須把人物的特質抓到,才能去改變故事內容。這都必須靠著孩子們進一步的去思考、去架構。這才是真正去「想」,孩子的想像力能夠發揮,才能真正把閱讀跟創造力綁在一起。
人生就像「馬拉松」,路很長,別讓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恐懼。
問:在教學中,教師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家長方面壓力。但也不能因此而讓自己的專業和堅持被模糊掉。不曉得教授對之中的平衡有沒有好的建議?
洪蘭教授:
關於閱讀教育,我非常願意去推動親子這個部分,因為父母親的態度非常重要。我們必須讓父母知道,「知識不分課內課外,只分有用沒用。」父母有了這個觀念,就不會認為小孩子看課外書是浪費時間。
我曾經去過一個國小,晚上跟家長談到最後,沒有火車回來,在那邊住了一個晚上。那個學校的家長特別的重視考試,她要求老師一天要讓學生做10份考試卷。我們就必須一直講一直講,講到讓他了解到「知識是學不完的」,一旦讓孩子面對於求知、求學,會感到恐懼,再來任何東西都將無法學習。就像我現在去復健手臂,因為覺得會痛,我就覺得不想去呀。我們要讓家長體會到孩子的人生很長,一開始就逼迫孩子,強求下的結果,可能什麼都沒有。
「別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!」這句廣告詞是錯誤的,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,不要擔心輸在起跑點上,重要的是過程,如何掌握好自己的節奏,並持續到最後。揠苗助長的結果,可能會讓孩子失落在終點上。